当前位置:首页 >> 昆栏树

一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虎头蓟属

2022-07-20 06:54:33  阳田农业网

一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?

吉林省乾安县种粮大户金英敏今年的玉米亩产达到了1085.43公斤,远超当地平均水平,创下了吉林省高产的新纪录。他由衷地感叹:“种了一辈子玉米,第一次打了这么多的粮,这都是科技的功劳啊!”

今年,在我国东北的玉米主产区,像金英敏这样刷新自己玉米高产纪录的种粮大户还有很多。这普普通通的一亩地,在他们手里种出了高产。高产的奥秘何在?是不是真的像金英敏所说“都是科技的功劳”?如果是的话,依靠科技,一亩地到底能打多少粮?一亩地的增产潜力究竟有多大?

同样是种地,差距咋就那么大呢?

一亩地能打多少粮?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:

9月28日,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百亩水稻示范田,袁隆平院士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亩产达到了988.1公斤,创造了百亩连片平均亩产的世界最新纪录。

10月,在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奇台总场,农业部专家组织验收一季春玉米高产田亩产达到1511.74公斤,再次刷新全国玉米高产纪录。

而在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——“亩产800公斤超级小麦新品种培育与示范”项目中,冬小麦区单产最高纪录也被刷新至812.8公斤。

一个个高产新纪录让人倍感振奋。然而我们手中还有这样一组数据:

据《中国农村统计年鉴》显示,以2011年为例,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445.82公斤,玉米平均亩产为383.2公斤,小麦平均亩产323公斤。其中,尤其是玉米产量,远远低于美国亩产的600多公斤,仅位列世界第21位。

同样一亩地,袁隆平能种出988.1公斤的水稻,而普通农民却只能打400多公斤的粮;同是种玉米,新疆的专家能产1500多公斤,而大多数农民只能打400公斤;同是种小麦,河南的科技攻关田能超过800公斤,农民只有300多公斤……同样是种地,差距咋就那么大呢?

袁隆平说过,要高产就必须要有良种、良法、良田和良态的配套。良种是核心,良法是手段,良田是基础,良态是保障。

“要高产,就要靠科技。”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分局胜利农场副场长姜云涛一语中的,“与农民的生产田相比,专家田地力条件不同,品种选择不同,应用的技术和措施也不同,此外,科技人员对一块地的精力付出也不一样。”

“差距主要体现在对科技的推广运用上,科技让我们粮食的增产潜力无限,也让我国的粮食持续增产成为可能。”农业部科教司推广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专家的攻关田与农民大田产量的最大差距就是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,去年农业部启动开展的东北玉米“双增二百”科技行动,正是力图通过农业科技的集成运用促进粮食增产,农民增收。

只要技术能到位,产量肯定能提高

专家攻关田的产量,能不能变成农民生产田里的产量呢?今年的东北玉米“双增二百”科技行动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。“只要技术到位,农民大田完全可以直追专家产量。”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副研究员、玉米“双增二百”科技行动项目组专家戴志铖对记者说。

32岁的任重金是黑龙江省胜利农场的一名农民,也是今年全省的“玉米王”。他种了200亩玉米,今年最高单产达到了1248.37公斤,平均亩产1097公斤,这个产量比他去年的产量增产100公斤,更是将其他农民的平均产量600公斤远远甩在身后。任重金说:“今年之所以能增产,主要是改进了一些技术环节,创新运用了很多技术。”

采访时,恰逢佳木斯落下第一场雪,记者看到,任重金家的土地已经经过翻耕起垄,整整齐齐,蔚为壮观。农垦建三江分局科技局局长郎福军介绍说:“这就是秋起垄技术,在玉米秋收以后及时对土地进行深松和施肥,等到明年可以直接播种。因为秋收后的土地适合深松,秋天雨水多,有利于土壤保墒。冬天下雪后,土壤经过冻融交替,像冻豆腐一样增加了内层空隙,来年冰雪融化后水分丰富,可以保证春播育苗移栽时出苗整齐,成活率高。”记者了解到,当地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是等来年春天雪化冻后翻耕起垄,既达不到深松的要求,土壤墒情也不好,若遇春旱,就很难保证春播的质量,产量自然受影响。“可别小看了这项技术,仅这一项每亩就能增产100公斤。”郎福军说。

除此之外,任重金还在播种前进行了工厂化催芽,在大棚里提前把玉米育成苗,通过玉米移栽机再往地里栽种,解决了当地玉米栽种积温不够的问题;利用测土配方进行施肥和滴灌技术,实施水肥一体化;同时他还进行了地膜覆盖,并运用了玉米化控技术。“我这普普通通的一亩地,从种到收至少集成了6项玉米种植技术,还采用机械化。正是科技让我种出了高产田!”

当然,技术的集成也意味着投入成本的增加。任重金算了一笔账,一般农户种玉米每亩投入成本500元,收获600公斤,按照每公斤1.5元的收购价计算,纯盈利400元;而他的每亩投入成本是800元,收获1100公斤,也按照1.5元的收购价来算,纯盈利能达到850元,收益水平比农民高出了450元,差了整整一倍。“尽管投入增加了,但产出效益却提高了很多。”任重金说,周边的农民之前不信,但当看到实实在在的产量后,都想在明年试一试。

技术集成的应用也让东北其它地区的农民种出了高产田。辽宁省建平县昌隆镇昌隆村村民陈立权的102亩玉米地应用高产栽培集成技术,最高亩产达到了1206.65公斤,当地参加“玉米王”挑战赛的13个地块平均单产更是达到了1130.6公斤。“我们真正做到了良种良法直接到田、技术要领直接到人、科技人员直接到户,这才有了许多农民的高产啊!”建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方子山说。

“玉米‘双增二百’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位率,而这些农民在普通田里创下的高产,让我们看到了粮食增产的潜能。”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局局长葛文杰说,“同样的地,农民运用集成技术能收1200公斤,而没用这些技术只能收600公斤,产量差了一半,更说明增产的空间非常大。”

要想多打粮食,必须增加科技投入

集成技术的应用,让普通农民也能种出高产田。然而,要让科技在增产中发挥作用,必须要有制度和机制作保证,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到位率。

“我们有两个机制保证科技到位率,一个是农户监督机制,另一个是责任连带制。”据农垦建三江分局科技局副局长于立明介绍,农户监督机制就是农田的技术服务都统一由合作社来负责,最后的粮食还是属于农民。农民通过监督,制约合作社,你要是技术不到位,我就不给你服务费,确保技术措施的到位率;而技术责任连带制则是如果一个农户地歉收了,相关的技术员就要被扣工资和绩效,同时负责包片的行政干部也要扣工资,一层层、一级级追溯责任。

而在辽宁省也建立了类似机制,加强对玉米“双增二百”科技行动工作的考评考绩管理,并作为以后聘用的重要依据。正是多种手段多种措施,才充分保证了科技到位率。据悉,今年东北四省区都已提前完成玉米“双增二百”科技行动的目标和任务,实现了玉米的连年增产和增收。

实现粮食持续增产,更需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。玉米专家戴志铖说:“玉米育种工作特别费钱,出一个品种最快也要8年,按照费用投入来计算,一个品种每年至少需要5万元,10个人的团队8年投入就要400万元,可这一部分的资金保障很难。另外,虽然目前我国已全面健全了农技推广体系,但是毕竟是公益性的,我们还需要经费的保证,让体系运行得更好。希望国家能对公益性项目多支持,能对农业科研工作多给予经费上的保障。”

袁隆平一直有个梦,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,稻穗有扫帚那么长,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,他和助手就坐在像瀑布一样的稻穗下面乘凉。这个“禾下乘凉梦”也是我国许多农业专家的高产梦,更是千万农民的增产增收梦。

一亩地究竟能产多少粮食,对于这个问题,许多专家穷尽一生可能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。但是正如人们所梦想的那样,对于粮食产量的期待,越多越好。

健康在线咨询

荨麻疹脱敏治疗

打瘦脸针安全吗

男人喝藏红花好吗

土茯苓汤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